降本增效咨询培训-先行者和领军者
微信公众号 13316568397
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

在实战中锻造人才,课堂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发布日期:2025-02-15访问次数:36
精益它是在改善中培养好人才,不是培养好人才去做改善,就像我要培养一个将军,必须让他上战场,我要培养一个游泳的高手,必须要下游泳池,我在教室里,我怎么培养,我也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司机。
精益管理,它的意义远不只提升生产效率,其核心更聚焦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然而,不少企业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先打造出一批精英人才,再让他们推动企业的改善变革。但实际上,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在持续改善的进程中塑造优秀人才,这一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认知。

就像培养一位卓越的将军,仅仅让他在办公室里钻研军事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将军必须投身战场,历经战火的考验,在无数次生死较量中积累实战经验,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军事领袖。

同样,要培养游泳健将,只是在岸上讲解动作要领,却不让其下水训练,他永远无法在水中自由驰骋。

驾校的学员仅在课堂上学习交通规则和驾驶理论,而不亲自上车练习,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合格的司机。这是因为开车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

精益管理并非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门高深的功夫。知识或许通过阅读、学习就能掌握,但功夫却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丰田公司流传着一句经典名言:“课堂理论不能培养优秀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最能使员工快速成长”。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才培养的真谛,即人才的成长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教学,更要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方式。对于管理人才,采用项目化培养模式尤为重要;而对于操作人才,标准化培养则是关键。

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化,就是让管理者深度参与实际的精益改善项目或课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形形色色的挑战,比如如何优化复杂繁琐的生产流程,如何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等。

只有通过不断地应对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管理者才能将抽象的精益管理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真正领悟精益管理的精髓。

例如,某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小李,积极参与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精益改善项目。在项目执行期间,他深入生产一线,仔细观察每一个生产环节,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精准找出成本浪费的源头。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改进,他成功优化了生产流程,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了 15%。这次项目的成功,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让小李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管理者。

操作人才培养标准化,即制定一套详尽、明确的操作标准和流程,让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作业。这样既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又能帮助操作人员快速掌握操作技能,缩短成长周期。以汽车制造工厂为例,工人在组装汽车时,从零部件的精准安装顺序,到螺丝拧紧的精确扭矩数值,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规范。

新员工入职后,通过系统学习这些标准,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练习,很快就能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生产出符合高质量标准的汽车。

精益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于将精益知识切实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而将这些行为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绩效提升。企业应当营造积极的精益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将所学的精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持续开展改善活动,让员工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精益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当员工的行为发生积极改变时,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都会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全面增长。

总结,精益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项目化和标准化这两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了精准的成长路径,最终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契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值得更多企业深入学习、积极借鉴和大力应用。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