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在问题出现后再去寻求解决方案,这种被动式的改善虽然能暂时缓解问题,但往往治标不治本。 被动改善不如主动改善,主动改善不如主导改善。就是我们要积极主动的自己组建一个团队去主导我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跟税费的改善;或者去改善某一个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一、从被动到主动:迈出成本改善的第一步
被动改善,顾名思义,就是在问题暴露后才去采取行动。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往往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而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源。比如,当发现某个产品的制造成本过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削减原材料或降低工人工资,虽然短期内可能降低了成本,但长期来看,可能会损害产品质量和员工士气,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比之下,主动改善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它要求我们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预判和预防,通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够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然而,主动改善虽然比被动改善前进了一步,但仍然没有触及到成本控制的本质。要想真正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我们需要从主动改善迈向主导改善。
二、主导改善:构建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主导改善,意味着我们要成为成本控制的主导者,而不仅仅是执行者。这需要我们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审视企业的成本结构,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1、组建专业团队
首先,我们需要组建一个由财务、生产、采购、销售等多个部门人员组成的成本改善团队。这个团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善方案能够顺利落地实施。
2、全面审视成本结构
接下来,我们要对企业的成本结构进行全面审视。这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以及税费等多个方面。通过详细分析每一项成本的构成和占比,我们可以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3、制定改善方案
在明确了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改善方案了。改善方案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能够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方案的可持续性,确保改善效果能够长期保持。
三、战略成本五步法:实现主导改善的关键路径
要实现主导改善,我们需要遵循一套科学的方法论。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名为“战略成本五步法”的方法。
1、明确公司的总体成本结构
这是战略成本五步法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对公司的总体成本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每一项成本的来源和去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区分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在明确了总体成本结构后,我们需要将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两类。可控成本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其大小的成本,如原材料采购价格、员工工资等;而不可控成本则是指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其大小的成本,如税费、汇率变动等。通过区分这两类成本,我们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可控成本上,实现更有效的成本控制。
3、制定公司成本管理实施战略
在区分了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后,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实施战略。这个战略应该包括具体的成本控制目标、措施和时间表等要素。同时,我们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4、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管理
这一步是战略成本五步法的核心部分。我们需要基于企业的价值链,对每一项作业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这包括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区分、作业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等方面。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等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5、建立低成本运营模式
最后一步是建立低成本运营模式。这需要我们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低成本运营策略。这个策略应该包括产品定价、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不断寻找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四、结合会计科目法:实现成本改善的具体操作
在运用战略成本五步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会计科目法来进行具体的成本改善操作。会计科目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和核算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一项成本的构成和占比,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改善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将会计科目法与产品线项目线相结合,对每一个产品或项目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确保改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基于准确的数据支持。
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成本数据库、制定成本预算和考核机制等方式来加强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成本控制的主动权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