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线降本究竟是看什么呢?看成本率与费用率的改善,什么叫成本率与费用率的改善? 一家企业的营业成本原来占比达到了 70%,经过一系列的策略调整和优化措施,期望将其降到 65%,这就是成本率的改善。而营业成本率的构成,主要归因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方面。 费用率就是我们常见的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以财务费用为例,可能包括企业的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销售费用则涉及广告宣传、市场推广、销售人员薪酬等各项开支;管理费用包含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设施的购置与维护等。 我们来看看这家企业的降本策略。它不是是以产品线为导向,也不是分解(或分摊)到各个部门,而是分解到各个成本与费用的会计科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在 2023 年进行了提质降本增效总目标的分解。分别成立了材料费用改善小组、直接人工改善小组以及制造费用改善小组。
这家企业的降本项目于去年 5 月 26 号正式启动,到去年国庆节,也就是 10 月初的时候,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这家企业成功实现降本 7.2%,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出色了。
他们还设置了必保值和挑战值。什么叫必保值呢?
必保值就是基于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环境、行业平均水平以及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和分析,认为基本上能够完成的目标值。比如说,企业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当前的市场形势,预计通过一系列的降本措施,能够实现成本率和费用率降低 5%,那么这个 5%就可能被设定为必保值。
为什么要设定一个必保值呢?这主要是为了给企业的降本行动设定一个基本的底线和目标。有了必保值,企业能够明确最低的努力方向。
而挑战值则是企业希望能够达到的一个更高的目标。它代表了企业在理想情况下,通过充分挖掘潜力、优化流程、创新管理等手段,有可能实现的更优的成本和费用控制水平。比如,在上述例子中,企业可能将成本率和费用率降低 8%设定为挑战值。
设定挑战值的意义在于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员工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绩效。它为企业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促使各个部门和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更显著的降本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家制造企业的必保值是将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 3%,挑战值是降低 5%。那么在实际操作中,采购部门会首先以降低 3%为基本目标,通过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优化采购流程等方式来努力实现。而当达到这个必保值后,为了获得更高的奖金激励,采购部门会进一步思考如何拓展新的供应商渠道、采用更先进的采购策略等,以争取达到降低 5%的挑战值。
再比如,对于销售部门,如果必保值是将销售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 15%以内,挑战值是控制在 12%以内。那么销售团队会在保证销售业绩的前提下,首先通过精简不必要的市场活动、优化销售人员差旅费报销制度等方式达到必保值。然后,为了冲击挑战值,可能会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提高营销活动的转化率,从而进一步降低销售费用。
总的来说,必保值和挑战值的设定,为企业的降本行动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机制。只有达到必保值以上,到挑战值的中间范围,企业才会给予相应的奖金奖励。这种机制既能保证企业的基本运营效益,又能激发员工的潜能,推动企业不断向着更高效、更节约的方向发展。
千万别搞成降员工的本,来增老板的效,让网络喷子们有机可乘,大喷特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