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为了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面对困难与挑战,中泰集团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展开了降本增效攻坚战,在多个领域和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在华泰公司,聚氯乙烯车间围绕PVC单位成本展开技术攻关,列出“分散剂国产化替代”“SG-8型树脂引发反应体系开发”“产品多元化”等8项具体措施,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预计年节约成本1584万元。
——在托克逊能化,绿色建材厂成功下线了新产品复合型水泥,截至目前,300余吨新产品已投入市场,预计年发货量近1.5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90余万元。
——在中泰金富,电子电气大师工作室经过多方面排查攻克了气流纺抬起装置电磁铁维修难题,成功解决了气流纺抬起装置维修技术瓶颈。
……
当前,中泰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鼓励员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对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和优化,通过调整设备参数、优化操作顺序等方式,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和能源消耗。
“为推动交叉赋能项目实施,集团公司制定了详细计划。截至今年年底,预计可完成16项交叉赋能项目实现降本增效,约产生1亿元科研效果。”中泰集团科智部副部长袁世财说。
在科研项目方面,分为交叉赋能和先导引领两类。在产品多元化高端化领域,积极布局糊树脂、绿素树脂高端化、降粘树脂等项目,降低传统5型产品占比。阜康能源、华泰公司、圣雄等企业积极投入,开展3型料、8型料以及高聚合度、低聚合度产品和特种化差异化树脂的研发生产,部分产品已进入市场,为改变传统经营现状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智能制造领域,针对中泰集团旗下电石和氯碱生产企业,梳理系统研发大课题,致力于解决电石生产装置过程中的自动化优化以及智能化系统建设,包括智能巡检、自动化操作控制等问题,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实现机械化操控,降低劳动强度。
袁世财告诉记者,集团公司已构建了完善的三级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战略层由集团公司党委和科技委把控全局;组织层的科智部和创研院确保战略有效执行落地;执行层的研究院和园区各研发主体(研发中心)则具体实施各项创新举措。通过管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不仅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更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中泰集团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管理和技术改革,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助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